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8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宋朝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在州一级行政区设置通判,作为地方副长官行使监察权力,州一级的行政命令必须经过通判附署方能产生效力。宋朝还设置了走马承受对监司进行巡视监督、制定诸路监司互查法使监司互相监督,作为其配套制度。监司官制度不仅增强了监察体制的自治性,实现了监察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还有效弥补了唐代节度使制度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官僚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监察效果。

——摘编自《监察体制改革新探》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监司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监司官制度的作用。
2021·河南·二模
知识点: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纷争的历史局面,使统一局面成为历史主流,这种统一局面的维持与宋朝确立的文官治国体制有很大关系。在宋代的行政体制中,州级政权是中央治理地方的桥梁,它既是一个正式的和完整的地方财政体系,也是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审判体系,还是有效地贯彻中央政策法令、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在州级政权体系中,知州(府、军、监)是长官,通判是副长官……通判除同判郡政外,还监督、制约知州,不带军职,专门负贵州中重要的钱谷收纳,这种安排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有利的。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材料二   元代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受命于朝而后仕”,按照规定,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元朝中央政府还从军事权上控制行省长官调动军队的权力;从财政权上控制行省70%的财赋收入;从司法权上审查行省的大案、要案;从监察权上强化对行省长官的监督。综上所述,元代加强对行省的控制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元代“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摘编自赵旭国《也谈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兼与范红军先生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分立,主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与唐代的分权角度有所不同。在有关事任的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同时台谏系统对于执行过程实施管理与监督。这种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腔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几方面核心内容,职责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专业化程度较强。

——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沿袭唐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路级监察区……路级不设统一的领导机构,不专任单一的长官。路级机构主要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与提举常平司,亦即“帅、漕、宪、仓”四监司。安抚使司首长由本路内重要州府的长官担任,过问一路之军政;转运使司经度财赋,刺举官吏;提刑司掌刑狱,兼管保甲、军器、河渠等诸多事务,提举常平官员负责常平仓、农田水利、差役及茶盐等事……宋朝地方机构的变革,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依事系任”原则在中枢机构设置上的具体表现,试从分权角度分析唐宋中枢机构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路级机构的主要特点,归纳其性质的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