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实行的是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实际上是脱离了本部门,专一负责全国政务处理,三省的副职左右仆射成为三省的实际负责人。后来皇帝干脆取消三省长官正职职位,只设副职,并且副职进入政事堂。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职权正式从制度上分配给三省,也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新交还政府。这样,宰相的官阶降低了而职权却扩大了,这显然是一种富于理性和效率的行政体制。因为这既增加了宰相处理的行政事务,又降低了宰相的官阶,换言之,削减了宰相的权力,从而使得既保证了政治机制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专制皇权的权威。……由唐代的三省职权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

——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宋室南渡后,来自北方政权的军事威胁大大加深,由于战事频繁,突发事件不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核心宰相机构设置重叠,效率低下的弊病亟待改变。

建炎三年(1129年),担任宰相的吕颐浩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宋代宰相的权力虽然受到不少制约,但依旧出现很多有所作为的名相,如促成澶渊之盟的北宋宰相寇准、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壮志豪言的范仲淹、力推改革的王安石等人。

——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六部制是—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演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1·贵州毕节·模拟预测
知识点: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秦汉史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秦汉历史与先秦历史相比,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期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之所以被称为“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主要是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的。与先秦历史相比,秦汉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通过二十等爵制实现了对个人的支配,以及编户齐民的形成,解构了先秦宗法集耕的社会形态。随着国家意识由法而道,最终独尊儒术。……从此制约、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

——摘编自雷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宋室南渡后,来自北方政权的军事威胁大大加深,由于战事频繁,突发事件不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核心,宰相机构设置重叠,效率低下的弊病亟待改变。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担任宰相的吕颐浩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

——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制约、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

——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宋代城市中日益庞大的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商人、妓寮、艺人等等,已是一股强有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经济活动的同时,要求符合他们口味的娱乐活动。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的创作蓬勃发展,展示的大多是城市市民的生活画面,描绘的也大多是市井风情、男女爱情等世俗生活。话本《碾玉观音》中,王府丫鬟秀秀和碾玉匠崔宁,几经磨难,走到一起,开了一个碾玉铺,过着自食其力、心满意足的生活。他们不期望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也不像农民广置田地,厚积家财。这种开玉铺自食其力的生活,更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

材料三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文学及社会的新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