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机器制造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1957年的9.5%。下表所示为各种工业成分所占的比重情况(%):

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工业(资产销售部分)
公私合营加工订货
1949年34.72.07.555.8
1950年45.32.914.936.9
1951年45.94.021.428.7
1952年56.05.021.917.1
1953年57.55.722.814.0
1954年62.812.319.65.3
1955年67.716.113.23.0
1956年67.532.5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领域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利因素。
20-21高二下·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改革开放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因而一度受到鼓舞。人民群众开展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活动,在经济上抵制了外国侵略,促使一些海外华侨也竞相回国投资。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族工业再度陷入了发展艰难的“严冬”时期,致使一度振奋人心的“春天”被过早地封杀。

——摘编自唐秀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兴盛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利因素。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

材料一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利因素。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

材料一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   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   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   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   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   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 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 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 60 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