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自北魏以来行之有效的均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大索貌阅”的户籍制度,采取“轻税之法”,减轻直接生产者的负担;将服役年龄由18岁提高至21岁,服役时间由每年30天缩短为20天,后又规定男子年满50岁者可以纳庸代役;户调从一匹(4丈)减为2丈;均田户始受田年龄仍然保留在18岁。为了防止官吏徇私舞弊,隋朝中央政府制订了具有赋役定额、免役标准、户等高低等指标的“输籍定样”,颁行各地,统一执行。由于隋文帝君臣励精图治,出现了令史学家称誉的“开皇之治”盛况。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为恢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措施的历史影响。
20-21高三下·江苏徐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采取了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措施。隋朝征收“口赋”,即人头税,要扩大财政收入,必须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户口隐漏情况进行全面的整顿。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开始进行全国性的括户。史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颎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采取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采取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