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球,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是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它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商品,为了弥补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对方不得不支付货币白银,因此这种贸易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丝—银贸易”。

——樊树志在《“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隶被贩运到新大陆起,至十七世纪初,非洲输出的奴隶每年达一万多人。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仅每年运往里斯本的胡椒即达七千吨,是当年威尼斯进口量的三十多倍,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丝—银贸易”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后贸易发展的变化。
20-21高一下·山东临沂·期中
知识点: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今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