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较难0.4 引用8 组卷886
2002年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作者通过一些绘制于15世纪前期至16世纪前期的模糊不清的海图或地图,肯定这些地图反映的地图知识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的一些地名标识的地方,是欧洲人没有到过的,因而他推断只有郑和的船队才具备到达这些地方并精确绘制在地图的可能,最后得出了是郑和船队发现了新大陆的结论。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支持作者的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只要其中一项被否定或不能成立,结论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历史学家所谓的发现并不是指一般的到达,而是指到达后引起的有影响的变化。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然只有一个,但历史解释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解释包含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历史事实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敢于挑战历史的权威
2021·浙江绍兴·二模
知识点: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史学研究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一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问题:
(1)概述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世纪中国文明。
(2) 推动欧洲把中国“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其提示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