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0 组卷177

材料   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土地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北魏进入中原后,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孝文帝即位后,希望农业不景气的状况有所改善,他一再号召: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然而天灾几乎连年发生,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北魏统治中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鲜卑贵族对土地的兴趣也愈来愈强烈,他们纷纷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民无田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民失去土地,四处飘流,或转投豪族,成为荫护人口,或聚集山泽,成为绿林好汉。公元485年,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括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均田制改革。
知识点: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以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徙死亡,出现了大量无主荒地。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后,大规模强制人民迁徙,加之许多土地主人因犯罪流配籍没,使得户绝地荒现象更加严重。为了保证国家税收来源,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均田制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凡是只有老小癃残者的户,户主按男夫应受额的半数授给。所授露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

—摘编自郭冬瑾《北魏均田制的利弊及其体现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材料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经营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于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对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多种新形式,在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在各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高煦照《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其体现的经济思想,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指出均田制对北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面临的共同问题及解决方式的差异。据此谈谈你对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