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5
北约和不结盟运动是美苏对峙影响下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美国欲把西欧诸国都纳入其反苏的战略轨道上,进而把这些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此,美国充分利用西欧国家的“恐苏症”,大肆渲染苏联的威胁。很快,杜鲁门政府决定在同西欧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军事方面的合作,并最终促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诞生。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材料二   自从不结盟三巨头第一次聚首以来,不结盟的思想在他们的交往和商谈中逐渐明确。……196191日至6日,受到邀请的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面世。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特点,并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角度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诞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不结盟三巨头”。结合所学说明“不结盟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2021·浙江·二模
知识点:冷战的含义和过程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时的国际援助大多是在盟国相互间进行的。战争结束后,1947年美国通过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并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管理和利用该计划资金。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大多为无偿援助。

——据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等整理

材料二   自从不结盟三巨头第一次聚首以来,不结盟的思想在他们的交往和商谈中逐渐明。……1961年9月1日至6日,受到邀请的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面世。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材料三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共同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引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定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援助的特点,并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不结盟三巨头”。结合所学说明这些国家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背景。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的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36日,杜鲁门在贝勒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和平、自由和世界贸易不可分割”的新思想。他强调“美国将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宣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将取决于美国,美国能够引导世界走向经济和平,也能够把这些国家拖入经济战争”。312日,他在国会发表特别咨文,要求支持政府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声称美苏冲突是“自由”同“极权主义”的世界级冲突,事关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摘编自于洪君《美国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主要制造者》

材料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苏关系曾有所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甚至亲自访美。但就在苏美英法准备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前夕,美国的一架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被打了下来,形势急转直下,一时间又战云密布。面临国际局势的剧变,铁托借1960年联大十五届会议之便,在南斯拉夫代表团驻地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举行五国首脑会谈。五国一致同意联大提议,要求美苏首脑重新接触。对这次会议,南斯拉夫等国都称之为“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