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5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战略经过多次修订,内容充实。这些调整都是围绕“以海制陆”思想进行的。“以海制陆”是指利用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和全球性军事存在,从海上干预陆地事物,主导世界战略形势的发展。冷战后,美海军战略是在没有严重的战略对手威胁的情况下做出的调整,每隔三年都要发表一份“海军和睦战队态势报告”,既考虑军种问题、经济发展、地区形势和科学技术,也包括对威胁敌人和如何筹划海军力量的建设等。这些战略调整都照顾到了美国海军当前、近期和中远期的海军战备与作战,以及部队的建设与使用等因素,时间跨度达到15~25年。总之,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意图主导世界战略局势的发展。

——摘编自潘清卿、王云宪《试析美国海军战力中的“以海制陆”思想》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调整海军战略的原因。
2021·河北·二模
知识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由美国职业外交官、前美驻苏大使乔治·凯南1946年提出。主张加强美国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二战以来,美国国家战略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即遏制战略阶段、超越遏制战略阶段以及参与和扩展战略阶段。而其“遏制战略”从二战结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战略又以20世纪70年代分为两个小阶段。如果说前一阶段是“遏制”一种制度,后一阶段则是遏制一个具体的国家。

——摘编自《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当今世界,不管是任何国家,无论是霸权大国传统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无一例外处于国际体系和安全体系中,各自在这两种体系中的处境和感觉不一样,但霸权大国和传统大国对于新兴大国的则有本能性敏感,遏制围堵新兴大国是他们共同的立场。当然,他们也要从新兴大国崛起中获利,因此如何遏制围堵则产生了分歧。

——摘编自全应中《两个体系的世界与中共外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遏制”战略侧重点的不同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顺应时势所作出是外交调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侵略、被压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战争威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任务也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型发展现和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观可以苏联的工业化理论为代表。它作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的主流理论和指导思想,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近一年的酝酿,19539月,新中国正式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重工业的发展被摆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迅速推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在随后几十年中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二战以后,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国督促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宪法,新宪法倡导主权在民,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实行劳动立法,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在经济上,制定了“贸易立国”等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年间日本取得美国数十亿美元用于战争的“特需订货”,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1956—1973年期间,日本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形成“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强国。

——摘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

材料四   美国将中国视为新国际体制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而日本是美国展开上述战略的借助力量。在美国世界战略调整新特点的影响下,美日关系也显示出新特点,主要为:

其一,如果说,此前美国主要是从在亚太地区平衡中国力量出发,利用日本力量;那么现在则会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即从塑造新的国际体制出发,利用日本力量。

其二,美国将更加关注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日本在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与美国的合作程度。

——《美日关系显露新特点》,2013年4月25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