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政之(1889—1949),四川成都人,1916年他受聘出任《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从此一生以办报为业。当时的人们把眼睛只盯住政治舞台,他却推出“实业专纪”和“教育专纪”;随后开辟“特别记载”栏目,话题涉及财政、社会、外交等无所不包。1926年,胡政之联合吴鼎昌、张季鸾开办新记《大公报》,提出“一国之内如有新闻自由,它的政治必能相当清明。”他先后组织制定《大公报社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规章》等,创造性地向有特殊劳绩的员工赠予本报劳绩股,发展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抗战爆发后, 《大公报》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相继创办了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1938年,胡政之发表《本报发行香港版声明》:“……严重外患,毁坏了我们国家人民多少事业,本报是民族事业中的渺小分子,当然亦不能例外。然所幸者,不独人心不死,人亦未死。虽然备历艰危,而一枝秃笔,却始终在手不放。”

——摘编自方汉奇等《<大公报>百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政之对中国近代报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政之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2021·四川攀枝花·一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是近代化运动的重要一环,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众报业发展举例
时间与地点
报刊名称
创办人情况
备注
19世纪40—70年代的广州、上海等
广州纪录报、
万国公报、
申报等
西方传教士
19世纪70年代后,中外报刊共有170多种,占同时期报刊总数的95%。《申报》开辟了文学专刊。
1872,汉口
昭文新报
艾小梅
内容多为轶闻趣事
1895—1897,北京、上海等
万国公报
康有为
不同于传教士创办之《万国公报》,后易名为《中外纪闻》
时务报
梁启超等
同期,康有为创《强学报》。
游戏报等
李白元等
刊小说、戏曲、诗词、散文等
1901—1903,上海等
警钟日报
蔡元培等
提倡“抵御外侮,恢复国权”
中国白话报
林白水
刊有《黄黎洲》《说君祸》等

材料二 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
虽然,以我国之言论机关,竟予外人(注:此处的“外人”指北洋政府)以扰乱治安之口实,而干涉,而取缔,而封禁,言论自由之特权,无端剥夺于外人之手,抑亦言论界之大污点也。
——《大公报》(1913年5月5日)
材料三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 年1 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之“五四时期北京的学生社团和刊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舆论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新思想传播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这场“启蒙运动”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命脉所在” ……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三民”中最急的问题)、“新民德”(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三民”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严复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古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
——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
材料三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三民”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三民”思想有何发展?
(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著名的记者、出版家。1926年他担任《生活》周刊责任编辑,并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九一八事变后,他接连发表文章,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1933年《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1935年邹韬奋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他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邹韬奋还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主张“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后来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期间,邹韬奋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销售量突破30万份,居全国刊物发行量之冠。1941年重办《大众生活》,邹韬奋大声疾呼:“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紧急问题,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固团结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战坚持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邹韬奋斗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