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斯·韦伯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观念入手,试图发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精神基础。新教伦理反对骄奢淫逸,主张积极的自我控制,这对养成节俭有序的行为习惯也有帮助。这套伦理教导人如何以合理的方式来赚取利益,培养热爱劳动、节俭、勤奋等品质。

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向我们证明:14—16世纪,欧洲奢侈之风盛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支撑。

——摘编自杨紫安《韦伯新教伦理观试探》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从三个方面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和方向:一是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二是精简行政机构,节约行政经费,有计划地坚决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斯·韦伯和桑巴特两人的不同观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指示的背景及意义。
2021·全国·一模
知识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8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与方向: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精简行政机构;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节约粮食。《人民日报》96日也发表了同主题社论。厉行节约作为一项国家政令在一五计划中开始实施。全国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的国营企业、机关迅速进行动员布置。群众性节约运动开始在一些工矿企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基层中开展。……国务院指示,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整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内,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9亿2千万元,并把它全部用于国家生产建设中。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在农村,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村社队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实行并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83年底,全国有98%以上的农户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制。

城市初期的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润留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成为改革的方向;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初步建立以税收、利率为杠杆调节市场的机制等。经过80年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已由温饱走向小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更具活力。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原因,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成祖以降,“毋论富豪贵介,纹绮相望。即贫乏者亦强饰华丽,扬扬矜诩,为富贵容。”时人张瀚指出:“今也散淳朴之风,成侈靡之俗,是以百姓就本寡而趋末众。”正德、嘉靖以后,徽州“业贾者什七八”,“大半以贾代耕”。店铺里陈列的商品很难看到大宗生产用品,“通都之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当时出现了许多作坊和手工工场,但绝大多数是进行消费品生产的。同时,生活以侈靡相高,人情以放荡为快。争讼叠起,甚至公然打家劫舍。“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周极,骨肉相残。”

——摘编自蓝东兴《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刍议》

材料二   19538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与方向: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精简行政机构;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节约粮食。《人民日报》96日也发表了同主题社论。厉行节约作为一项国家政令在一五计划中开始实施。全国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的国营企业机关迅速进行动员布置。群众性节约运动开始在一些工矿企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基层中开展。1954年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再次强调了厉行节约与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性。19557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群众性节约运动在各战线全面开展起来。1955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节约储蓄的号召。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把节约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宏观方针。各地纷纷把增产节约视作1957年工作中心。……国务院指示,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整风运动。……短短五年时间内,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9亿2千万元,并把它全部用于国家生产建设中。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奢侈浮靡之风盛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原因,概括其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大体形成四种看法:一是全盘否定,甚至斥之为“五贼”;二是部分否定,剖析其中的“五贼”;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四是逐条分析,否定其中的仁、义、礼,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可以推测,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摘自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西方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中世纪的宗教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宗教和道德需要,因而出现了一个道德真空。而新教伦理正好适应了历史的要求,填补了这一真空,从而解除了人们适应市场以追求谋利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和发展。他提供的证据如下:

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该教派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召机遇。加尔文教派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认本能的追求生活享受。他们还主张新教徒唯有在信仰领域不和异教徒相处,而在其他交往方面则持诚实公正的态度。

摘编自杨春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关系——韦伯命题的历史评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共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