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沛文,字少廉,清咸丰光绪年间广东南海县人,是公认的中西医汇通四大家之一。他出身中医世家,且亲眼目睹西洋医学在西医集中地区广州的种种实情。1892年,他著成《华洋脏象约纂》一书,一定程度回应了当时社会的中西医之争。在“脾脏体用说”里,他认为中西医有共同之处,经西医阐发,道理更清楚。但脾与胃互为表里,行津液,荫四傍等,中说详备正确,而西说则无。“有宜从华者,有宜从洋者,应通其可通,存其互异”。针对前人在论述脏腑上的疏漏,朱氏认为:“未尽足征……以未亲验脏腑耳”,必须以亲验为实,而不能空谈名理。“夫人之所以生既赖饮食之供养,尤隐赖阴阳二气之运行”,其认识较历代医学家有新见,与现代生理学有关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似有暗合。朱沛文谆谆告诫学医者,一定要“先读书以培其根底”,在其影响下,培养了一批治学严谨、博览精研的医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沛文在医学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沛文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出身世医之家,他曾自谓“吾家三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他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此亦吾人之志也”。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亲见老医治肠僻,十六岁时,尝见“老医以四逆汤与之,亦十活八九”。1910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1926年,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章太炎对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脉属西医所论血管,“中医诚有缺陷,遽以为可废,则非也”。他冷静剖析中医、西医各自利弊,融汇中西,有学者评论“若论近代中西医结合学科之始,当自章太炎始”。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自述:“吾家三世皆知医”。其祖父章鉴遍购古今医书,研究三十年。父亲章睿,擅长医术。伯父章钱更是当地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在医学上曾对幼年的章太炎做过启蒙教育。章太英在研究医学理论方面也曾下过一番功夫。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摘编自段晓华《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对近代医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章太炎在近代医学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