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10
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标志,对湖湘文化地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宋代书院兴盛并具有显著特点:如书院负责人称之为山长,同时又是主讲教授,他们大多由当时著名学者担纲。宋代书院有一套完整且严格的书院规章,规定了书院办学的宗旨、教学内容、经费管理、教师选聘等内容,不一而足。宋代书院亦是传播讨论学术观点的重要场所。明中叶起讲学书院开始勃兴,一个重要原因是旧官学教育之衰弊。讲学书院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讲学,而不是为了科举。清代以来,书院逐渐趋于官学化,课程内容也多为传统的经史之学,书院教育多以入仕为目标。晚清书院改制运动在维新浪潮中被大力是倡。一些书院在新形势下适时地调整了办学宗旨,“兴实学而起真才”,添加了时务、算学、格致等各种实学课程,旧式书院专课时文、经史的课程体系逐渐被“中西并重”的课程体系所替代。传统书院向近代学校转变的进程并未因戊戌变法的夭折而停滞。19019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自此,延续千年的古代书院制度宣告结束,书院通过向各级小学、中学、大学的转型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新式教育的主体部分,使近代学校体系的建立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袁行军《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来中国书院的发展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书院变化的背景。
2021·湖南·二模
知识点: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康梁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书院变迁】

材料一   春秋末年,创立私学者大量涌现,周守藏史老聃“见周之衰,乃遂去”,私自著书兴学,夷人郯子、郑国邓析等人也收徒讲学。在各诸侯国中,鲁国是私学出现较早的国家。鲁国地处中原,周边有齐、燕、晋、宋、楚等强国的拱卫,没有受到外族入侵,国内也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使大量的西周文物典籍得到有力的保护,成为唯一保存完好周文化的教育中心。因此在鲁国兴办私学的人有很多,乐师师襄、少正卯、孔子都曾在鲁国收徒授学,还有王骆骀以道家思想为内容施教。孔子死后,孔门弟子中仍有不少人从事教育工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滕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

材料二   宋代书院兴盛并具有显著特点:如书院负责人称之为山长,同时又是主讲教授,他们大多由当时著名学者担纲。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已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宋代书院亦是传播讨论学术观点的重要场所。.晚清书院改制运动在维新浪潮中被大力提倡,一些书院在新形势下适时地调整了办学宗旨,“兴实学而起真才”,添加了时务、算学、格致等各种实学课程,形成了“中西并重”的课程体系。晚清在新旧书院并存的大背景下,以官办书院为主,还有以讲授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式书院和以传播基督教为主的教会书院。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国私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和晚清书院的不同。
教育具有保存经典文化和延续文化传统的重要功能。教育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建立统一政权之后,实行了“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的治国方针。宋太宗曾说“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宋形成以太学为教育传播的中心,建立起了综合性的太学、国子学与律学、医学、武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以及在京小学等中央官学教育传播体系。书院的兴盛使官学不足的现象得到弥补,对宋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宋代教育的宗旨以“明人伦”为本,如朱熹编著的启蒙教材《训蒙绝句》和《性理字训》等。宋代出现了义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为下层社会的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家训、族训、族规在利用宗法关系团结族人、教育族人的同时,对家族中的子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教育传播工具由早期书(手抄本)向印刷书(印本书)转变。

——摘编自赵玉洁《宋代童蒙教育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

材料二 1901,清廷颁布“书院改制诏”规定:“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也让一些徘徊观望的书院失去了挣扎的勇气,纷纷开始向新式学堂转变,“到清末各省书院基本上完成了改制工作”。清末,由于以培养专尚训诂词章的传统儒学之士的办学目的已不适应时势发展的要求,且晚清书院实际上承担起了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很多书院添加了时务、算学、格致等各种实学课程,开始系统地借鉴西方近代学校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新的尝试,呈现出近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以及分科教学法的特征,课试时,“各生只考个人所习专业课题”。

——摘编自张传燧、李卯《晚清书院改制与近代学制建立的本土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书院改制的背景和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