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1
古今中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世界上出现多种政治制度,为今天政治建设提供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汉代以来的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0-21高一上·甘肃金昌·期末
知识点:科举制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古今中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世界上出现多种政治制度,为今天政治建设提供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很快就归于失败。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17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治体制历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表现。
(4)据上述材料,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确立发展历程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他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南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进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宫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源遣麦克菜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对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