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人类文明是在渐进中不断发展的,其中有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也有对前人智慧的借鉴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有3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一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19191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运动的裂痕。

——(德)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材料三 19858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

——摘编自高长武《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成立国际联盟的时代背景。
(2)阅读材料二,概括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的革命理论。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请阐述之。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试从邓小平对市场的认识和对外政策两方面简述其高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表现。
20-21高二上·浙江绍兴·期末
知识点:列宁邓小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 年,马克思来到巴黎。在巴黎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 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在巴黎的生活是其一生的转折点。

材料二   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植根于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     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     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     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   运动的裂痕。

——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爆发后至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1231 日,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出版公司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发表了一篇十多年没有公开的谈话,他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济学家薛暮桥等认为,邓小平和吉布尼的谈话是自觉的,但邓小平十多年没有公布的原因是不愿把自己的看法强制干部们勉强接受,而是耐心引导广大的干部们在实践中逐步取得共识。十多年后,市场经济,这个长期被当作社会异端的经济制度,终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了。

——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曾谈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有关对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并指出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怎样的思想路线。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诸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并拥有监督国家个别行政部门的权力,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1月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一战后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以便在失去控制之前就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以公开协商的方式更为适宜地解决问题。对于国际联盟的认识,①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它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②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则认为“该联盟实际上几乎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尝试”。

——据华尔脱斯和霍布斯鲍姆著述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列出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
(3)对材料三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侧重①,请从国际联盟的意义角度予以说明;侧重②,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