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1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 到戊戌时期的维新、辛亥时期的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摘编自李喜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20-21高二上·安徽六安·期末
知识点:魏源与《海国图志》“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康梁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斌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迅速的就要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现时局面的适当形容词。只要看一看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之全国形势的发展,就知道已经不仅是“星星之火”,而距“燎原”的时期,是毫无疑义的不远的了。       

   ——《毛泽东选集》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海国图志》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书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斌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迅速的就要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现时局面的适当形容词。只要看一看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之全国形势的发展,就知道已经不仅是“星星之火”,而距“燎原”的时期,是毫无疑义的不远的了

——《毛泽东选集》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五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海国图志》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书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