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字拉丁化,是晚明“西学东渐”思潮下的产物。它的肇始,是以拉丁字丹为汉语(字)注音。是时,来华的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这波拉丁化风潮,以清军入关、一统华夏的方式而戛然而止。

近代以来,基于彻底改变汉字字形,而代之以拉丁字母的拼音方式使用汉语、书写汉字之风兴起。其中支持者、参与者不乏文化界振聋发聩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在内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都发表过赞成推行拼音文字的意见,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守旧势力的复辟也暂时中止了“汉字拉丁化”的讨论。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刘半农、鲁迅为代表的学者再次祭起“汉字拉丁化”的大旗,指出汉字是“带病的遗产”,疾呼“只有汉字拉丁化一条路可走了!”,钱玄同信誓旦旦地说:“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尽管如吴宓、辜鸿铭等学者持论反对汉字拉丁化,但终究扛不过以“自新”“改革”为号召的“先锋派”。

1955年10月,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最终通过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拼音化向着“拼音作为拼写注音工具,从属于汉字”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舟楫《为什么汉字拉丁化改革没有成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汉字拉丁化”的举措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字母无法取代汉字的原因。
2021·甘肃·一模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以来,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极力倡导语文改革。在语文改革决定论的指导下,知识分子们把语文改革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掀起了一次次语文改革运动。语文改革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包括语言学家、教育家和一些开明的政治家都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然而清末的切音字运动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辛亥革命后,政府中的保守势力对语文改革进行压制,语文改革工作无法深入下去。为了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们掀起了语文改革浪潮: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和拼音化运动。这些语文运动和当时的整体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往往留下时代的烙印。如“五四”白话文运动因其与反封建思想文化相结合,才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代书面汉语最终被官方承认为合法的书面语言。再如清末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而辛亥革命时,人们以“反清”为由,主张以南方的湖北话语音为标准音。因此,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通过的是一套不南不北的“老国音”。直到1932年,人们的反清情绪逐渐淡化,教育部才用“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

——摘编自李培涛《浅析中国近代的语文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语文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语文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共同话,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销束音为标准音。随者改朝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清来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商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被普及,还步提高”的推广普通活方针:2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月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宫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谱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及新篇章》等


(1)根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中国共间语移调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村样二共结合所学知识。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投广工作的特点,井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1380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20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都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对国语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召开了“读音统一会”,颁布了注音字母、《国音字典》、国语罗马字和“新国音”方案。于是各种提倡和推行国语的机关、组织大量涌现。有关语文革新的各种主张,从白话文、废汉字到提倡世界语等,一时众流竞起,国语运动的目标是通过语言文字改革,将中国塑造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国语运动不但植根于现代场景中,它自身就是面向现代的。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国语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