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33
有学者指出:“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鉴于此,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提出了
①“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③“正君心”④“知行合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浙江宁波·一模
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战国,如何平治天下,恢复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学派关注的焦点,各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内涵。(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

“定于一”,又问:“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韩非子坚信“当今争于气力”,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韩非子实现“大一统”的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平治天下”“成为各家学派关注的焦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