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3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粱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皆于街心彩募帐设出络货卖……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圈正,谓之“得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七夕,(汴京)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遇,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宋】罗烨《醉翁谈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汴京七夕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汴京七夕节特点的成因。
2021·山东德州·一模
知识点:宋元的商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社会私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引起了人们私有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南宋中期,四川眉州人王称在他所写的《东都事略》130卷中反映了版权保护思想。其牌记曰:“眉山程舍人(当时著名的刻书家)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对于翻版者要“追版劈毁,断罪施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印在书上的版权保护文字。

——改编自冯翠银《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历史演进》

材料二1903年“版权”一词首次在中国出现,光绪皇帝仍以敕令的形式保护《九通分类·总纂》的印刷专有权,而不及于所有的印刷出版物。正如清末叶德辉所言:“可见时一二私家刻书,陈乞地方有司禁约书坊翻板,并非载在令甲(法律),人人之所必遵”。版权观念虽已存在,但并未为人们普遍地认可、接受。叶德辉便认为"此等括帖之书,本无关于功令。当时干人门下,不过意图垄断渔利,假官牒文字遂其罔利之私。”中国版权观念虽然产生久远,但直到1910清政府才在日本人的协助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但它比西方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晚了二百余年。

——改编自柳励和《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略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版权意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末版权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