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爆发后,受英、日排挤,美国失去对华“金元外交”的主导权。民国的建立刺激了美国宗教界基督教化中国的热情,在华传教士联合美国政经界人士制造舆论,批判塔夫脱政府与列强的沆瀣一气和趁火打劫不符合“美国精神”,敦促政府尽快承认民国。民主党利用舆论攻势,赢得大选。与宗教界关系密切的威尔逊就任总统后,放弃与列强在对华承认问题上的攻守同盟,退出银行团,开启单边外交。民国外交人士为美国宗教界的造势活动穿针引线,在威尔逊政府转变对华政策一时受阻的情况下,发起号召基督徒为中华民国祈祷的“祈祷策略”,进一步刺激美国的宗教热情,助推美国政府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威尔逊政府再度获得对华外交主动权,并开启了近代“中美特殊关系”新局面。

——摘编自马建标《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探源》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
2021·河南新乡·二模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美国一向敌视中国共产党,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仍没有改变对华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面对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中国共产党除了联合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切反帝力量奋起反击外,别无选择。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