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4
阅读下列材料,按所提要求作答。

材料一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材料二     北宋理学家张载强调指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字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黄宗羲同时代的顾炎武在其所著的《日知录》中骂道:“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上而分之国:今之居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荀子的共同主张,并指出他们的这一主张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载等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情怀,并概括朱熹等理学家为“天地立心”最突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的影响。
20-21高二上·重庆江北·期末
知识点: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命运的影响。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二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概括材料二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针对材料二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4)综合材料二、三,指出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