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政治局面,政权得到巩固,经济逐渐恢复,整个国家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开始着手编制和实施新中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以推动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展开。编制五年计划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通行的做法,以利于全国统一调拨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是从1951年开始的。1954年年初,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八人工作小组,加快“一五”计划的编制,到1955年总共历时4年,五易其稿,“一五”计划编制完成。

材料二   1957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的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超额完成,所取得的工业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章向平《“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编制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0-21高一上·安徽·期末
知识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

——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自1953 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时五年,反复论证,数易其稿,编制出一个比较符合当时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五年计划,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编制全国性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在中央集中精力编制全国五年计划的同时,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也开展了地方和部门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它在编制过程中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比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经济发展与工业布局、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全面安排等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董志凯,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

材料二   到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而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增长到71.6%。从1952 年到1957年,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各种机械设备都成倍增长,新兴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我国独立设计制造产品的能力有了提高。生产资料的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9.7%提高到1957年的52.8%,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1957年的9.5%。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当代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