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国人对宪政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史实概括近代中国为实施宪政所进行的尝试,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1高二上·湖北宜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