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大鹏先生1894年中甲午科举人后,共参加了三次会试。参加三次会试的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三部《公车日记》(《乙未公车日记》《戊戌公车日记》和《桥梓公车日记》)。

材料   1895316日(乙未年二月二十日)“时倭寇辽东,征伐将帅退缩不前,贻误军机者日有所闻。”1895年,319日(乙未年二月二十三日)“安太史维峻(甘肃进士)请正李鸿章跋扈之罪,以破倭贼,奏上得罪,出守军台,而直声震天下,都人饯钱者甚多,京城标局号‘铁胳膊’李五者,义太史之举,送千金为赠,大车数辆,标勇二十护送到台,人两义之,本月初旬事也。今读其表,执鳞直谏,不避艰险,慷慨激昂之气流溢表间,有令人唾壶欲碎之慨。”190214日(光绪二十八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五日)“韩君桂馨自河南归来,言路经泽州高平县,人情汹汹,殆将民变。该县知县借赔款勒索民财,而政繁赋重,民不堪其苦,遂聚数万之众,哄闹公堂。高平知县悚然恐惧,具禀上宪,谓县民已叛。上宪由省先行委员查办,随后发马兵数百到高平县弹压。(韩桂馨)行抵潞安府屯留县,遇所发之兵马。如果委员善为办理则可,若一意袒护知县,恐未免百姓大变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清末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高二上·河南·期末
知识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材料二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中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材料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四 198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1)材料一提到的侵华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两则条约原文最大的不同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而且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阐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