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基于这种理念,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王安石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太学是北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府,但存在着诸多弊端,实际上成为品官子弟的“寄应之所”,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除主管官员外,太学设置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教导有方”者给予提升,而“职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总之,这一时期,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21-22高三上·河南驻马店·期末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年,大学仅借用锡庆院廊庑数十间房子,局居一隅,十分拥挤。王安石执政后,将整个锡庆院均作为大学校舍,并另在朝集院西庑建造讲书堂数间,基本上保证了教学以及师生工作、生活用房。规定除主管官员之外,增设太学直讲至10人,每两人负责讲授一经,为了保证质量,增设的直讲必须由中书亲自违选,或由主管官员奏举。对于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对职事不修者,则坚决贬贴。同时奏请恢复和整顿地方学校,宋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1071年二月,先在京东、京西、陕西河东、河北五路设置学官,三月,开展专司地方学校的恢复、整顿和教育教学工作。命请州皆设学校,每州给学田“四十顷以赡士。为了保证教师质量,要求各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考试,择优录取成为教师。

——摘编自周立《浅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教育思想》

材料二 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一是北宋朝廷南渡以后,宋高宗命重修《(宋)神宗实录》,“唯是直书安石之罪,后人评公(王安石)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っニ是宋理宗在淳祜元年(1241年)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五人从祀孔庙,“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