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加强边疆治理,其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元史.地理志》自豪地指出:“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上)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多措并举,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法律等手段稳定边疆,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了版图,可谓功在当时,利在后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朝运用了“法律手段"稳定边疆,并谈谈你对“利在后世”的理解。
20-21高一上·安徽淮南·期末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疆域的奠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边疆治理】

材料一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ī 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民国时期提出,所谓边疆有三种含义,即地理边疆、政治边疆和文化边疆。国民党中央和民国政府提出,要团结各民族形成一个大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统一的中华民国。这改变了古代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国民政府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国防的安全,开始重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自东北事件发生以来,一日而蹙地千里,国人视线所集,益觉边远省区建设之急切与重要。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达到国家政治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在边疆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边疆治理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王朝十分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由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