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0
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四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2)根据材料四,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三、分权制约——防治腐败的制度经验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20-21高一上·四川绵阳·期中
知识点:监察与谏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后,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新气象,中国古代很早就注重反腐倡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初创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日臻成熟于唐宋,高度完备于明清。从体制上看,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实行上下垂直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约束,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职权上看,古代的监察官员地位高、职权大,“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且可以“风闻奏事”。
——《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除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材料三 考廉是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又称考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成为官员的内容有四格,即清(清廉)、政(政绩)、才(才能)、年(年龄),其中把廉放在首位,据此定出“称职”、“勤职”、“不称”三个等级。“称职”者加一级,有官缺时优先晋升。凡属贪、酷、浮躁等不合格者,轻则罢官,重则终身禁锢或斩首弃市。
材料四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民不堪命,率土分崩”,深刻指出:“为主贪,必丧其国。”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五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目的。请列举两个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或官职。
(2)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什么举措?
(3)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冱善”、“五失”。   唐太宗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与“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德行。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材料二   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在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
选官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范本》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来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