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0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是开始把古代贵族宗庙里的知识来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视野之第一个。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18719月底,清政府对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奏折下达了依议准行谕旨。至此,选派幼童留美一事乃定。同年詹天佑到香港应试,考试顺利通过,被录取。詹天佑等留美幼童踏上美国的土地后,始终处于清政府派出的“驻洋肄业局”的监督和控制下。“驻洋肄业局”根据清政府的指示,严密部署与始终抓紧对留美幼童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的教育与封建礼仪的演习学习,最终将幼童们培养能掌握西方先进技术以捍卫封建圣道的新式卫士。......18787月,17岁的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士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

——摘自经盛洪《詹天佑评传》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中国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中国在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前步履蹒跚的状况,邓小平忧心如焚。1977年5月,他尖锐地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1977年7月,邓小平正式复出工作,主管科技和教育。

     —— 据百度图库、《邓小平文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结合所学指出他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在孔庙的题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驻洋肄业局”的教育目的;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詹天佑报考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士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的原因。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荀子曾三次在“稷下学宫”担任的职务,试以一段话评价“稷下学宫”。②指出邓小平1977年正式复出后做出关于教育的重要决策,并分析其影响。
20-21高二上·浙江·期末
知识点:教育的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教育在古今中外对于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思想实绾合已往政治、历史、宗教各方面而成,实切合于将来中国抟成一和平的大一统的国家,以延绵其悠久的文化之国民性。孔子思想亦即从此种国民性中所涵育蕴隆而出也……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是开始把古代贵族宗庙里的知识来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视野之第一个。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拿破仑于1802年颁布了《国民教育计划》,该法令明确了法国中等教育的改革……1806年颁布了《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规定:以帝国大学名义,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国民教育的机构。……18083月,拿破仑政府又颁布了《大学组织令》……拿破仑还创办和扶持了十几所新型高等专科学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上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拿破仑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坚定不移的原则的教育机构,那么政治上也决不能有稳定性,若人们不是从孩提时起就懂得他们应当属于共和派或保王派,应当是天主教徒或怀疑论者,那么,这个国家机构便不能组织起一个真正的国家。

——据周敏娟《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探析》、史静寰《拿破仑与帝国大学》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简述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在教育领域做出的重要决策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容闳的主张政府选派学生留美的教育建议呈报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手中并得到重视。1871年6月,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拟派员设局挑选幼童赴美肄业徐图自强。1872年5月,清政府批准了留学计划,由容闳等人负责具体实施。在第一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时代,人们普遍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致使选拔工作一开始就遇到重重困难。在容闳等人的努力下,120名学生终于分四批赴美,被安排学习军事、船政、路矿、机工等。他们回国后,被分派到船政局、机器局、电报局等处任用,成为我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与技术方面的第一批专家。

——摘编自胡素萍《近代社会变迁与三次留美热潮》

材料二

美国在《辛丑条约》中分得赔款合美金2500万元,后来美国人自己承认这笔勒索“实属太多”。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减收赔款。梁诚回国后,退款交涉由伍廷芳办理。1905至1906年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等人建议把尚余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90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致老罗斯福总统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便将由于这方面的努力而在精神、知识上和商业上的影响上获得最大可能的报偿。”他的建议得到老罗斯福总统的赞同。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退还应得赔款的“余款”的议案。后美使又向中国政府声明将退款用于资送留学生赴美并在北京开设一所预备学校,由美国派员监督庚款用途和培养学生标准,史称“庚款兴学”。中国青年前往美国不只是专心攻读西方科学技术,同时也大量熏染了现代西方物质文明与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实施“庚款兴学”的原因,评析“庚款兴学”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他希望通过西方教育,使贫穷、愚昧的中国得以复兴。容闳的主张得到了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两人奏请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学事宜。留学生派出时并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1872年,容闳任学生监督奉命率首批幼童 30人赴美留学。到 1880年,留学计划突然终止,幼童们被斥为“腹少儒书,德性未坚”、“沾染外洋恶习”,被召回国,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就此夭折。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众多的近代知名人物。

——摘编自卫青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材料二   1949年初,侯祥麟与留学生中的一些进步学者,成立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各地发展分会32个,他们定期举行活动,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回国。1949年1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同月1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郑重邀请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归国途中在香港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以激情的语言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50年代末,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2500人。

——摘编自熊华源《新中国第一波留学生回国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幼童赴美国留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以后留学生回国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