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在贸易、投资、金融、资本、信息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重大阻力,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新时期。逆全球化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但有必要透过逆全球化复杂多样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反思,以更加开放的行为准则构建新型全球化。

——摘编自洪小兵《逆全球化成因反思与新型全球化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合理建议。
19-20高一下·山东淄博·期末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18701913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于是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

材料三   ……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相对来说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部分是集中在美国,在世界经济活动占有不成比例的分量。……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能够在需要之时要求别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但却为了各自青睐的企业保留保护性关税或补贴。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延续了世界经济的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贫富沟壑”的主要原因。从国际视角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动力机械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18 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 年开始的乔治 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 3000 个以上,从 1760 年到 1815 年共圈占农民土地 600 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就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870—1913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于是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