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38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展示了19C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童一秋语文大辞海文学常识卷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三中的茶馆为情境,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茶馆里的人物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清朝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清末民初,是茶馆的繁兴时期。其数量之众、分布之广、功能之全,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舍曾言:“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思想、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清代茶居的开辟就是为满足普通市民品茗的需要,进入20世纪初期,随着广州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各阶层的分化加快,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新的社会群体需要交往的平台,在劳作之余也需要适当的娱乐消闲,因此茶楼就成为市民日常消遣的首选场所。1921年广州市政厅公布全市茶楼数目为380家,到了1928年,全市茶楼有416家。许多茶楼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茶客群体.茶客在茶楼品茶的同时,也将茶楼当作自由闲聊的地方。其中,政治是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人们在茶楼饮茶的同时,茶楼也提供给时人各种消闲娱乐。

——摘编自《史学研究》黄柏莉文《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19001938)—以公园、茶楼为中心的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19—1927年广州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思想或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