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

       ——永璿《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而亲德彝,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猁瑀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图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中枢机构体制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体制。
20-21高一上·广东揭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