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4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民间创办为主,是相对独立于官学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名地管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影响书院发展的因素”为主题进行探讨,要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高二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历程

唐代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代中叶,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受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建立者的身份颇为复杂,有各级贵族和官吏,也有学者,此外,以地域为主的乡人公建书院和以血缘为主的族姓公建书院也不胜枚举,几乎遍及各个阶级和阶层,甚至官办书院的数量也迅速增长
明朝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
清朝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不断从教皇和世俗政权手中取得各种特权,维特大学的独立性,使大学自治成为可能。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科基础通常是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同时分设四科:法学、医学、文学、神学。除此之外,还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几何学、探索自然界和人体奥秘为内容的学科等。中世纪大学最通行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和辩论,辩论是讲授的必要补充,有着严格的逻辑规则。学位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得“硕士”“博士”“教授”学位。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它所体现出的追求理性、崇尚自由等理念和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开创性意义。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并概括两者的根本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者命运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文风日起,士子要求就学读书,但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创建的书院兴盛起来。由于书院不属于官学体制,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山长(注:指管理人员)或教师及开设课程。书院基本以“四书”“五经”为教材,此外,程颐、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南宋,朱熹兴办的白鹿洞书院,兴起了讲会这一讲学形式。1181年,朱熹邀请陆九渊到书院讲学,朱陆学术观点虽不同,但朱不仅请陆九渊讲学,还把他的讲义刻石立于院门,为不同学派的论命树立了范例。明中叶以后,讲会制度盛行,王守仁及其门徒和湛若水及其门徒在各地方往返讲学,从不同角度相互辩难。各书院还建立起一套讲会制度,不少著名学者不远千里赴讲,准时到会,仪式很是隆重。元以后,特别是清代,政府加强对书院控制,使书院官学化,讲会制度逐渐衰落。

——摘编自陈元晖等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德意志的大学教育在欧洲极为落后。1810年,普鲁士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中心,包括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柏林大学建立之初,普鲁士政府宣布“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财政上的提供者”,但并不以此作为干预、限制大学内部事务的理由。因此,大学教授的评定依据其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大学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产生的。同时,大学教授与校长一起组成教授会,决定内部事务。大学教授的权力很大,有自由的开课权。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既可以去听教授的讲授课,也可以去参加教授主持的研讨班;既可以独立地从事研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更可以进入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柏林大学创办后,形成了独特的“柏林大学模式”,不仅成为全德意志,而且成为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书院和德国“柏林大学模式”办学理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和德国近代大学的历史走向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走向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