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年),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立宪派是此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是出身于旧科举制度下的士绅阶级,多数曾是政府官员,他们中不乏受过新式教育甚至留学日本。革命前,立宪派利用自己掌握的论坛和团体抨击清朝专制统治,鼓吹立宪政治并发起请愿运动: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立宪派弃清廷而投向革命的行列,大减轻了革命的阻力;不久之后,因与革命派政治理念的迥异,又因革命派对其怀有本能的排斥,背离了革命,并扶持袁世凯上台,破坏民主共和。立宪派之所以有如此的双重选择,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即保守与进取并存。

——摘编自杨阳《评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双重作用》

材料二   194856日,在港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中提出的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就召开新政协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新政协应由共产党负责召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制定共同纲领的指导思想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了新政协筹备的全过程,并出席19499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共同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全体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占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百分之三十。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历史展开了崭新的篇章。

——摘编自陈志远《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为什么立宪派在民主革命中存在保守与进取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过程中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最终胜利向我们昭示了什么道理?
2021·四川南充·一模
知识点: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代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开创出“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

——王增智《“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三   我们应运用这一组织起下列主要作用:

第一,协助我们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参加人民政治活动与国家建设工作,进行政治学习,使他们逐步得到改造,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二,把我们对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有关的政策、号召和要求,经过与各方面代表人物协商,取得一致,要他们向其所联系的群众进行宣传解释,负责协助推行。

第三,反映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的思想、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我们及时解和处理。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
2.阅读材料二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3.材料三中“这一组织”指什么?“这一组织”的职能在建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在台湾问题的立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4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主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响应这一号召,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由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产生政府,是这一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最主要的特点。1949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民革主席李济深、民盟主席张澜和无党派人士宋庆龄。中央人民政府56名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26人。民主党派人士广泛参政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新中国国家机构的建立,必需大量的有治国经验的人才,安排民主党派人士进入政府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民主党派中拥有一批成熟的政治家,成员文化素质较高,拥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经济管理经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政治影响。

19541221日,人民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政协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样,“中国人民政协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存在和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

——摘编自张涛《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广泛参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人民政协性质的变化进行阐述。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新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特别是全国抗战的爆发,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整理

材料二

时间重要事件
1945年8月-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时机,广泛地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各界人士接触,争取了许多朋友,大大加强了人民民主力量。
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
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他们的拥护和响应,形成了一场“新政协运动”。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统一战线知识手册》整理

材料三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两次合作时统一战线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这两条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充分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重要的组织形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主要历程,结合所学,简要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