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1811-185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单位:%)

年份18111821183118411851
产值比重农业3730282421
工业2734373940
就业比重农业3328.424.622.721.7
工业30.238.440.840.542.9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发明,未能广泛而及时地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英国本来资本雄厚,工业革命时期就积累了大量资本,但是,英国资产阶级却宁愿把大量资本投到国外也不愿把资本用在改进国内技术设备方面。从19世纪开始,欧美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相继实行了保护主义关税政策,以阻挡英国商品的竞争。但由于英国农业不景气,不少工业资源匮乏,得从海外进口大量食品和原料,使其自由贸易政策不敢轻易放弃。到1913年英国屈居世界第三位,落后于美德两国。

——摘编自梁最新《第巴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展落后的历史启示。
20-21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非常明显地携带了相应的文化基因,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近代自然科学是希腊思想传统的直接继承者,它借助于复兴古典学术和强调人的全面教养的人文主义而不断发展起来。它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思想中把理性和知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习得理想人性的基本方式的精神遗产。

——摘编自王荣江《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西方,自然科学获得学科独立,其发展态势甚至可以用高歌猛进来概括。在这个科学的世纪,西方人的科学理论发展与实验技术革新处于相互激发的胶着状态,自然科学各领域在理论上不间断地实现着突破,技术也取得了辉煌胜利。

——摘编自韩彩英《论19世纪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及科技文明的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展,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式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但到了19世纪后期,英国未能广泛而及时地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以电力为例,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发明。而美国却善于采用新技术,并不是单纯地照搬外国经验,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胆地应用和独创。

——摘编自梁最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并分析西方科技在近代以来持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自然科学高歌猛进"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对待“新技术和成果”的态度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1688年约有75%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1801年有35%,1841年减少到23%。同期英国的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1801年占32%,1841年占22%,工业所占比重却由23%提高到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1841年工业比重增加到78%。……工业的迅速增长和较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新的钢铁材料新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发展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原有的议会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起了重要作用。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靠农业生存。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陈二力《英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英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其转型成功对英国和世界的主要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就中英两国不同的社会转型结果,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