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困难0.15 引用2 组卷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冲坏河堤。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朝廷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修筑的河堤从荥阳到千乘(现山东广饶县)海口绵延一千多里。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汉平帝亲自巡视并下诏,令沿河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的800年中,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牛志奇《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材料二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支流之一。19世纪末,由于盲目滥垦,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日渐贫瘠,使仰仗这片土地生存的居民也陷入了普遍的贫困。1933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开始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治理。从1933年开始,在8年内即修建大坝6座,改建11座,并修建了650英里的内陆水道和一批水电站。到1952年,又修建新大坝14座。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下游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防洪压力。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又围绕土地资源的改善与开发,全面发展农、工、林各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的农民收入增加了200%。在工业方面,流域内增加约35亿美元的工厂企业投资,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流域内已建成的化肥厂和实验室成为美国最大的肥料生产和研究中心,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亚、拉美。

——摘编自温荣刚《试论罗斯福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和开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东汉时期的治水与美国治理田纳西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治理田纳西河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西方河流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大国治理的启示。
20-21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史籍记载,黄河水患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西汉初年,由于春秋战国以来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造成严重水患。汉武帝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同时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迁往漠北地区或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冲坏河堤。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朝廷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修筑的河堤从荥阳到千乘(现山东广饶县)海口绵延一千多里。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汉平帝亲自巡视并下诏,令沿河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的800年中,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牛志奇《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黄河频发水患的原因。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时期黄河治理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黄河治理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流域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域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与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环保措施对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灾害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和“人间福地”。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有关美国太平原农业开发的相关著述为例》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江河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灾难”的原因及面对“生态灾难”问题时采取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环保措施对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