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在其战后世界秩序蓝图中,力图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强大、亲美、统一"的国家,使之能够在新的世界体系中充当亚洲和平保护者的角色。在美国政府看来,这样一个国家对美国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它不仅可以成为维护美国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利益的中坚,成为一个可靠的盟友,而且在未来的美苏竞争中,中国无疑会站在美国一边,"充当阻止苏联在东北亚可能的扩张的缓冲地带",使美国能够集中力量于欧洲,并改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对抗的态势。此外,美国决策者还考虑到,"假手于蒋介石,美国不仅能够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开辟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实现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50年代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及其独立或建国时间

国家苏联北越南越老挝朝鲜韩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外蒙古日本
年份1922194519551945194819481947194719471924BC660

1945年英、美、苏三国签订《雅尔塔协定》,从而确认了外蒙古独立地位。   ②近代以来日本保持了独立国家地位

——据张小明《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对华政策的目的,指出这一政策目的是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及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依据。(可每类仅举一例说明,不必完全列举国别)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中国周边国际局势形成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为此采取的外交应对措施。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这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加剧,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时,由于战胜了老大的中国,日本国内鄙视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蔓延,继之而来的是重新夺取辽东半岛,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东亚地区的传统秩序,中国历史上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

——摘编自戴逸《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1942年1月1日,中国作为四个领衔签字国之一,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罗斯福的坚持下,决定单独开辟“中国战区”(包括中、越、泰等国和缅甸北部),由蒋介石出草任新成立的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的最高统帅。1943年,《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中国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庄严的国际保证。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了新约,从法理上结束了美、英百年来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崩溃。

——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局限》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根据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制定了团结第三世界,联合第二世界,反对两霸的方针。当时苏联被视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为抵制苏联,防止苏美联合反华,中国政府作出了缓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从而使中国外交迅速摆脱了“文革”前期的被动局面,70年代初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国际影响迅速提高。

——摘编自张文伟、黎刚《论20世纪中国国际地位演变的四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冲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出现崭新局面的主要史实。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