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和最高执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三省六部制。
20-21高一上·山东菏泽·期中
知识点: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

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和最高执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向书陈群的建议“乃生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当中,职责分工明确,三省主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而六部则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对于国家基本运转予以负责。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中书省需要对于皇帝的旨意进行下达。门下省是唐代非常重要的文书审核机构,它的地位与中书省保持一致,求局平等机构,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门下省也是我国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朝廷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作为唐代最高的执行机关,中书省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从一定程度来讲,三省是对于中央权力的划分,在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中央机构之下,又划分了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北宋王朝立国之初,尚因袭五代时期混乱的中央体制。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改革旧的中央行政体制,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是中书门下的简称,设在朝堂之西,“为宰相治事之所一,负责掌管中央的行政大权。枢密院‘在中书之北’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之政令’”等军政务。宋太宗即位以后,伴随统一战争的继续胜利进行,北宋人口增多,疆域扩大,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的地位日益重要。淳化元年(90年)十二月,宋太宗交右正言谢泌的建议,把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官僚割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并且“遂著为定制,中尔所上书疏亦如之”。

——摘编自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的背景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书省的职权比隋代中书省的职权更为明确。中书省作为中央政策、文书的制定机构,负责以皇帝名义草拟、制定官方文书。门下省在唐代成为中央最为重要的文书审核机构,主要负责对诏敕进行审核,纠正朝政得失,同时审阅各地与各部门汇报上来的上行文书,并提供批复的意见,再交给皇帝作出最终决定。尚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六部作为具体政策执行部门,隶属于尚书省。尚书省和中书省、门下省一样,其最高长官有权参与朝廷中最高级别的军国大事,在职能上主要是下发中央最高政令,并监督各地实施各项中央政策。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君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说明其运作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反映的实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