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8
山东近代民谣题材丰富多彩,见证了山东人民的英勇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年,大歉年,涡河两边草吃完,地丁银粮逼着要,等死不如来起反……条条旗上写大字,“反清”两字写中间。杀绝贪官和老财,再把咸丰老儿斩。

——捻军民谣

四月里石榴火样红,南徐州发来了那长毛兵。长毛兵是天兵,哎咳呦,杀富济贫救百姓。

——鲁西南民谣《四月榴花火样红》(又名《致天王洪秀全》)

材料二   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捎操江。不怕西洋东洋鬼,敢来侵犯我海疆。——19世纪末威海民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19世纪末鲁西南民谣

材料三   日头出,落西方,抗日队伍打东洋啊。蒸的馍馍烧的汤,一呀么一口馍呀,一呀么一口汤,抗日队伍吃得香。大家都帮忙啊,为的是打胜仗。

——文登民谣《蒸馍馍》

(八路军)独立营,真勇猛,皋山一战建奇功。撂倒鬼子一大片,收拾机枪几十挺。吓得汉奸趴了窝,气得鬼子害头疼。

——宁阳民谣


(1)分析材料一中民谣传播的历史背景。
(2)说明材料二民谣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3)对材料三民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20-21高三上·山东威海·期中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全民族英勇抗战义和团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注:【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1)材料一中哪些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哪些是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2014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图一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域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

图二

2014年9月17日,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出水。此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该炮是英国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工厂制造,被安装在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上。

图三

1904年日本方面为获取钢材,对所有的甲午沉舰都进行过长期破拆,致远舰的位置在资料上也有标注。考古队找到一张由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海图上明确标注了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就在“丹东一号”附近。

(2)请按照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的标准对材料二进行类别划分。并指出“‘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考证时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史学知识,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的作用。

材料三……为何要设立这块碑向德国赔罪呢?因为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须要中国在克林德就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陈独秀1918年的论述——《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

材料四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我读八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陈独秀1924年的论述——《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差别?你认为影响差别的因素有哪些?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材料三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申报》的祝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并简述“孙中山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结果。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在民主革命时期走向实践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