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选官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即: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2   汉代的选官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太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3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材料4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1、2、3是何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
20-21高一上·四川广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即: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所说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标准和选拔方式有何变化,并说明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