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经历了与魏忠贤逆党黑暗势力的斗争,亲眼看到中国农民二十年的暴动,并深受清朝统治的压迫。明亡以后,他总结东林、复社的思想,树立了反封建的政治思想。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把历史上所谓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点颠倒过来,具有工商业自由生产思想的人。他认为君主是“屠毒”者,是天下之大害,而官僚制度是镇压人民的工具。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否定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实质上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平权要求。他把东汉太学清议的历史意义理解为近代的议会政治,主张把学校当作“公其是非”的机关,这是旧民主主义议会政治的萌芽。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期间,洛克与牛顿一样声名显赫。在所有的文献中,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最有资格成为“启蒙运动宣言”。洛克的著作对伏尔泰、卢梭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洛克反对用情感代替思考,反对迷信权威,强调用独立思考来开拓真知的疆域。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思想家,人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外交权三种,认为立法机关应该高于行政机关,以防止专制独裁政治的出现。洛克的思想被伏尔泰带到了法国,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黄宗羲相比洛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21高二上·山西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黄宗羲的思想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父子。父子是血缘关系,君臣是共事关系,前者是天生的尊卑关系,后者却不然,因此不能“视天子之位过高”。这就不但与宋明理学把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视为一体大不相同,而且也与原始儒学以血缘氏族为国家根本从而由“父子”到“君臣”也颇相背离,黄宗羲痛斥“三代”之后的“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业,所定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所以主张彻底变革,以建立真正的法,黄宗羲说“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一个极大的思想突破……黄宗羲所要建树的“法”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重要的两项是“置相”和“学校”,前者“置相”是设立宰相,实际已接近于近代责任制的内阁总理……后者“学校”则接近于近代议会,并非仅教育机关。

——摘编自李泽厚《经世致用观念随笔》

材料二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处于萌芽状态,它却始终呼唤着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出现反映它的存在,适应它的需要的意识形态……明末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予具有启蒙性质的哲学思想以强大的推动力,在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的前夕,新兴市民的反封建斗争,曾经一度蓬勃兴起,最为激烈的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空前地冲击了整个封建制度,同时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分化,部分在野开明地主及知识分子不满朝政的腐败,要求改革现状,作为东林党人的后代,黄宗羲从小受到反封建的熏陶,在东林党人遭到残酷镇压后,黄宗羲反封建激情一度被推向顶峰。清兵入关和清初政权的残酷暴行,更加深了他的这种认识。

——摘编自程志华《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步性进行简要的评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进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
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必修三及《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并以中国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
这样的“体系”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