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2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 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文化大革命”,随着人口总数的激增,农民人均分配的口粮和现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57年和1965年还略有减少。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年6月1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休息时,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两国农业新政策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改革开放进程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意义。
面对危机,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项,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512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农业信货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他还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从1932年至1939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摘编自王丽、张婵等《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文化大革命,随着人口总数的激增,农民人均分配的口粮和现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57年和1965年还略有减少。1978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61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休息时,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的农业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