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
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番薯金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洋番薯、荷兰薯、土豆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中国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19-20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表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三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五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五,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商路开辟与物种的传播

世界历史上,商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背景。

材料二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
玉米番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御麦
甘薯番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金薯
洋番薯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马铃薯荷兰薯
土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世界背景。

材料三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3)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的开辟是
A.偶然事件   B.必然结果   C.意外收获   D.暂时成就
(4)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人物之外,还有哪些人物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做出贡献,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四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五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5)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六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6)据材料六,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
(7)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材料七   这一胜利为欧洲打开了世界七大海的大门和通道。从此,世界的整个海洋都在为白人效劳。

——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8)你是如何理解“世界的整个海洋都为白人效劳”的?你是否同意布罗代尔对新航路开辟后果的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