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4
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3年4月英法战争爆发期间,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宣布对交战双方“诚心诚意地”采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政策,严禁美国人以任何形式参与、帮助或支持交战双方的活动。1807年、1809年杰斐逊总统颁布封港令,禁绝对英法两个交战国贸易,美国商业陷入非常紧张的状态。

1823年12月门罗发布国情咨文,即《门罗宣言》:第一,反对欧洲国家继续在美洲夺取殖民地;第二,不干涉原则: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美国也不干涉欧洲事务;第三,美洲体系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是“威尔逊主义”的集中表述。威尔逊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奠定了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指向。威尔逊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时代,情况似乎是,我们必须领导世界。”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极权政制”为主要特征的总构想,他强调“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的繁荣昌盛。”此即“杜鲁门主义”,它规定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

——以上材料均据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所谓“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总体发展趋势。
20-21高三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知识点:巴黎和会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提出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为主要特征的总构想,即被冠以“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对当前世界的基本格局进行了一番高度抽象的概括,将世界划分成自由和极权两大阵营,然后杜鲁门从一般意义上阐释了面对这样的形势美国所应采取的外交政策:“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人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如果我们在领导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危害——肯定也会使我国的繁荣幸福受到危害。”这就是“杜鲁门主义”的基本内容,它们规定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

——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材料二   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在国会发表咨文《70年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从全球战略角度系统论述了经过调整的美国对外政策纲领,这就是所谓“尼克松主义”。这一新战略强调“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以现实主义的立场重新界定了美国与盟国的关系,重新确立了美国的干预能力和限度,并突出了外交在实现国家利益目标中的作用。与冷战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比较,尼克松主义是一种局部收缩的防御色彩较浓的战略,它承认,美国无力在世界上独自称霸,世界正在朝着以五大力量(美、苏、中、日、欧)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新时代”发展,美国需要并可以借助第三种力量来遏制苏联,以较低的成本维持霸权。它认为,在现实的条件下,美国不可能全面出击,为确保战略重点必须实行局部的战略收缩,具体而言,要亚洲收缩,集中力量加强欧洲的防御。

——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落实杜鲁门主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主义提出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如果希腊陷于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控制下,对它的邻国土耳其,就会有直接和严重的影响。混乱和骚动就可能遍布整个中东。”“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的繁荣昌盛。”
——摘自杜鲁门《国情咨文》(1947年)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即冷战)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导致冷战紧张的局势是双方一系列的错觉的结果。”“美国领导人主观上认为俄国怀有一种深远的图谋,即俄国想利用西欧的弱势而在整个西方建立共产党政权,就像俄国已经在东欧所做的那样。”“苏联长期以来一直担心遭到敌对的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因而他们把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看成是新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美国想使西欧屈从于美国经济霸权的一种阴谋。”
——摘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发动冷战的理由。
(2)材料二认为引起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导致冷战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