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我国就初步建立了考课官吏的制度。秦汉时,考课官吏重外官、轻内官,既有“郡国上计”,又有“六条”刺察,还没有形成以才、守、政、年为考核内容的完整规范。而继考课之后的赏罚,多取决于皇帝。考核权的行使,或由丞相,或由三公。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唐朝考课之法见于《唐六典》按唐制,任何人一经入仕,不论身份和地位,都须参加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尚书省考功司负责考核四品以下官吏,三品以上高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制按其不同职责来实际考核官吏治绩,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重在对官员品德操行的要求,“二十七最”是对不同职责的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

——摘编自宿志玉(唐代官吏考课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考课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考课制发展的原因。
20-21高一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它与西周以来的宗法分封体制有着本质区别。随着全国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为秦王朝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初年建立完善的考课制度,其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

——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西周“分封体制有着本质区别”的制度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初考课制度完善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九品以上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

——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

材料二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近代欧美文官制度借鉴发展了中国古代考选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较于唐朝考课制度,美国文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