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9
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一   1948年英国颁布《国民救助法》,标志着社会救助制度正式建立。其中规定,各种社会救助工作均由国民救助局统一管理,用于对贫穷的个人所提供的救助支出、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住所和其他服务、以及与国民救助制度相关的其他支出,均由议会批准的拨款承担。后来,工党和保守党都逐渐认识到:普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是对财源的浪费。《1966年社会保障法》谋求以补充补贴代替国民救助,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1973年社会保障法》于1976年生效,规定失业者依靠失业保险金和补充补贴来解决生活困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贫困治理取得长足发展,贫困治理成就举世瞩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是各个时期反贫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949~1977年中国典型扶贫开发政策文本的相关关键词,词频搜索结果如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英国“社会救助”的核心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中英采取措施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1高二上·湖北·开学考试
知识点:三大改造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三大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观念集中体现在穆勒和斯宾塞等人的思想中。穆勒认为应该对穷人提供帮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给予穷人必要帮助而又尽量不使其过分依赖这种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实施有限救济,尤其是以不损害个人自助精神和自立意识为界限。斯宾塞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反对政府济贫的原因。他认为,政府济贫计划与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相违背,不利于培养人们适应社会性状态的能力。

——摘编自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

材料二20世纪3040年代,英国社会民主主义者柯尔指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英国民众的基本生活维持在一定水平,是国家的责任。他认为,保证民众具有合理的基本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把合法工资章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二是让那些贫困者可以从国家得到一些补助。他还认为,必须制定最低基本生活标准,以保障广大民众的正常生活。显然,以柯尔为代表的英国社会福利思想界,已经不把济贫法制度作为主要关注点,而是将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关注的焦点。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勒和斯宾塞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差异,并指出其形成的共同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柯尔社会保障思想的核心观点及其影响。
贫困治理

材料一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内容主要包括:缩小救济对象和范围;实施“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原则。“济贫院检验”原则旨在使申请救济的穷人到济贫院中接受救助;“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通过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的水平以下,并通过济贫院严格的“监狱式”管理,使被救济者能够勤奋工作以早日走出济贫院实现就业。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描述说:“这个监狱让这些社会的残渣(穷人)都变成了金钱。”

——摘编自王丰《恩格斯对“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内容主要包括:缩小救济对象和范围;实施“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原则。“济贫院检验”原则旨在使申请救济的穷人到济贫院中接受救助;“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通过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的水平以下,并通过济贫院严格的“监狱式”管理,使被救济者能够勤奋工作以早日走出济贫院实现就业。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描述说:“这个监狱让这些社会的残渣(穷人)都变成了金钱。”

——摘编自王丰《恩格斯对“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颁布的原因。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