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0 组卷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 年1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我们建设和平:北大西洋区域的集体安全》的声明,把筹建北约一事公之于世。接着,杜鲁门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谈了北约问题,将此事与支持联合国、马歇尔计划等看作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王绳祖、刘同舜《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不少人开始认为苏联在核恐怖平衡的条件下并不愿意挑起战争。拥有核武器后,法国认为自己更应当有权参与决定大西洋联盟核武器的使用计划,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用大量美元兑换黄金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欧洲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而有关中国、古巴和整个拉丁美洲的问题则要严重得多。这些问题对我们越来越重要。”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说:“当形成联盟(指北约)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任何东西都无法使联盟保持……条约签订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执行措施在新条件下已经不能令法国满意。”1966年3月,法国从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中退出。

——孙一先《戴高乐时期法美北约危机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北约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戴高乐讲话中“新条件”的具体内容,并指出戴高乐讲话的意图
知识点:冷战的含义和过程走向联合的欧洲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动力,推动美国在1947年后开始构筑以支持西欧的复兴与联合,进而促使其与美国紧密合作为要点的大西洋联盟。杜鲁门表示:“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经过反复磋商,美国与西欧开始就筹建更大规模的军事集团问题进行谈判。……1955年5月5日,美国通过“伦敦——巴黎协定”将联邦德国拉入北约,最终建成了以美国为主导、以联邦德国军队为骨干、囊括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大西洋联盟。

材料二   

1957年西欧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将北约理事会和驻法美军先后赶出了法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969年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后,提出了适应本国经济实力的“新东方政策”,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1971年在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更公开要求取消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
1974年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美欧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的大西洋联盟建成的几个关键性步骤,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二战后20年间美国和西欧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遏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1958年10月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认为提升法国影响力首先要改善法德关系,欧洲面临着直接或间接威胁,要使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保持和平、发展和自信,关键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其轴心应是法德合作。1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959-196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把实现法国的“伟大”与“独立”作为其外交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材料一   我的计划在于把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的指挥下所奉行的欧洲一体化中摆脱出来,但不是脱离我认为应该保持可以作为最后防御手段的大西洋联盟;在于同每个东方集团的国家——首先同俄国(苏联)——建立缓和国际局势的关系,然后建立谅解和合作的关系,一旦时机到来,对中国也是如此;最后在于建立这样一支核力量,使任何国家要是攻击我们的话,它自己就会遭到可怕的打击。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一步步地走下去,每个阶段都要和总的趋势合拍,同时要照顾到法国的传统友谊。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一卷《复兴(1958-1962)》

材料二   1959年,戴高乐陆续将原驻北约的军事力量撤回。

1960年,法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核垄断,跻身核大国行列。

1963年,戴高乐与阿登纳签署《法德合作条约》,规定“两国首脑和外交部长将定期举行会议,两国在作出任何重要决定之前,法德政府应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以便协调法德在欧洲共同体内的政策和对一般国际事务的政策”。

1964年,法国冲破西方世界的重重阻力,毅然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

同年,戴高乐遍访拉美10国,发表50余篇演说,在美国的“后院”抨击美国霸权主义,号召拉美维护民族独立。

1965年,法国与美国展开了货币战,公开主张放弃金汇兑本位制,恢复金本位制。

1966年,戴高乐访问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宣告“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

同年,法国退出北约,实现全面防务自主。

1967年,被下了逐客令的美国和北约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