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唐安史之乱后,元和年间(806年——820年)10道所属府、州、县的具体数量表


——摘编自《新唐书》卷38至卷43

材料二   1978年全国小城镇仅为2176座,至2000年则猛增至20312座,表明有近90%的小城镇是在1978年之后出现的,平均每年增加820个以上;以中、大、特大城市为例:从1978年至2003年,全国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50万至1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以作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最高形态的城市群为例,目前已纳入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榜、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已达15个,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丰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源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春城市群、合肥城市群。

——摘编自刘士林《以“大都市”与“城市群”的拔节声作证——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府州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1·山西大同·模拟预测
知识点: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城市体系,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以来,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网络,从而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早期城市化趋向,但不少沿海城市出现了衰落的趋势。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城市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建置单位,而是省、府、州、县的活所,是周围乡村腹地的统治中心。步入晚清时期,中国被抛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传统社会逐步解体。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先后有112个沿海和内地城市被辟为通商口岸,其中,约开(依据条约开放)通商口岸77个,自开(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35个,从而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很快涌现出一些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大约在1800年,大不列颠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伦敦仅有100万人口,但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850年伦敦人口增加到236.3万,大不列颠还有其他9个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上,18个城市的人口分别在5万到10万之间。这28个城市的人口共计570万人,大约为大不列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同期,法国和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25%和13%,俄国是7%。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部分东南沿海城市衰落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的背景与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

——摘自2010320日经济日报《英国富有特色的小镇建设》

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从19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又增加了27个,至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7个,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建造了一些为商贸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近代工厂,……除矿冶业外,中国近代工业大都设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开埠城市。

——赵津、李菁《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镇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殷江滨、李邭《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