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采取怎样的工业化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材料四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26.8%,到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8.18倍。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上交农业税/亿元

1950

13213

69.2

19.1

1951

14369

103.1

21.69

1952

16390

130.4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材料四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一五”计划对中国工业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4)材料四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何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