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59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出了质疑。这说明
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B.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2020·浙江·零模
知识点: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孙同学在浏览网站时看到一篇题为《一卷秦简挑战司马迁,打脸<史记>》的文章,与课上关于秦律严苛的学习内容形成认知冲突,不由得产生了兴趣展开探究。

小孙首先找到了《史记》中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记载: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小题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现象大约发生在(     
A.公元前6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期C.公元前后D.公元3世纪早期
【小题2】根据司马迁的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接着,小孙又找到了有关秦律的另一份竹简记录:

材料二: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注:御中发征,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谇:斥责;赀:罚;一甲:1344 钱;一盾:384 钱;除兴:免除征发。)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写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

【小题3】据此律,陈胜、吴广误期应该如何判罚?
【小题4】若研究秦律的严苛,你认为应采信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小孙认为网文的说法不足信,于是又查阅了很多关于秦简的研究文章:

材料三: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徭役,不能用《徭律》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另外,睡虎地秦简记载的时间跨越公元前 306 年至公元前 217 年(秦始皇三十年),也不能证明秦二世没有修改法令。从史书记载看,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更趋严苛。

——摘自《秦简中的帝国兴亡史》

【小题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认为秦律是否严苛?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