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9-20高一下·湖南永州·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一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3)①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1979年到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轨时期,中共从此告别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时代,集中致力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现代化理论?
(2)现代化理论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能被引进中国?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知识,指出我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在政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指出中国旧史的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材料二   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是传统史观所不及之处。”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2)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种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重视现代化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

材料四   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史学”的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